1. Mibelli斑塊型汗孔角化癥(PM);
2. 播散淺表型光化性汗孔角化癥(DSAP);
3. 線性汗孔角化癥(LP);
4. 掌跖點狀汗孔角化癥(PPPP);
5. 播散型掌跖合并汗孔角化癥(PPPD);
6. 播散型淺表性汗孔角化癥 (DSP),其中DSAP是最常見的一種。
現(xiàn)代中醫(yī)從其臨床表現(xiàn)的特點,將其稱為“鳥啄瘡”。本病患者往往無自覺癥狀,病程緩慢較長,趨向緩慢和不規(guī)則的進展,很難痊愈,且有向表皮癌惡性轉化的可能。雖多不致命,但會嚴重影響美觀,影響患者心理狀態(tài)和生活質量,給患者心理造成極大痛苦。且近年來,隨著器官移植,腫瘤和免疫抑制治療的增加,汗孔角化癥的發(fā)病也明顯增多,而目前的治療手段主要以對癥為主,效果不是很理想。
為什么沒有標準治療指南?
至目前為止,汗孔角化癥沒有特效的治療方法和指南,原因如下:
1) 以往文獻僅限于個別治療案例的報道,并沒有任何隨機對照試驗;
2) 治療結果的判讀具有很大的主觀性;
3) 可供研究的病人曾經(jīng)都經(jīng)歷過其他局部或系統(tǒng)性的治療方法,很難判斷哪種方案最有效。
作者對現(xiàn)有的治療方案的分析:
方法 | 作用機理 | 療效 | 副作用 |
維生素D酸 衍生物 |
調節(jié)角化細胞分化和增殖 | 對DSAP治愈效果不錯,而對LP療效很差 | 沒有或很小,輕微色素沉著 |
維生素A酸類 | 對表皮增殖、脫皮和炎癥有正向作用 | 對LP有不錯的療效,對DSAP(33%)有一般療效 | 暫無 |
咪喹莫特 | 誘導細胞因子從而激發(fā)先天免疫系統(tǒng) |
對PM有非常好的效果,而在DSAP和LP治療患者中 會出現(xiàn)嚴重副作用而導致治療暫停 |
伴隨紅疹等炎癥,DSAP和LP中更嚴重 |
5-氟尿嘧啶 | 細胞生長抑制劑 | 有報道咪喹莫特和5-氟尿嘧啶結合使用對PM效果非常好 | 顯著的炎癥反應、表淺性潰瘍、炎癥后的色素沉著 |
雙氯芬酸 | 抑制細胞擴散和血管生成 | 可緩解瘙癢,但無有效的臨床效果 | 皮炎,紅斑,較強刺激 |
斑蝥素石膏 |
|
成功治愈2例PM患者 | 需要小心局部反應和炎癥后持續(xù)存在的紅斑 |
巨大戟醇
甲基丁烯酸酯
|
|
對PM的治療效果不顯著,對角化過的環(huán)形空斑有效, 但對萎縮和色素沉著無顯著效果 |
溫和短暫的炎癥 |
免疫抑制藥物 | 皮質類固醇藥物 |
PK的主要原因是角質化異常,而非皮膚炎癥, 所以此方法報道很少,有部分作用 |
|
他克莫司 | LP(1例) |
|
|
激光 |
|
軟X射線對DSAP效果很不錯, 脈沖染料激光對LP效果不錯 |
所有的PK類型都使用過這個方法 |
光療 | 光動力療法 | 治療效果不同 |
|
脈沖光 | 1/10播散型有效果,其他無顯著效果 |
|
|
外科干預 |
去疤痕手術、完全切除術、 植皮、超聲波手術、射頻手術 |
效果都不錯,有PM、LP等治愈報道 |
|
冷凍療法 | 液氮 | LP和PM都有很好效果,DSAP也有一定效果 |
|
治療注意事項:
一般說來,治療方法包括局部和系統(tǒng)性治療、激光或手術治療等,使用潤滑劑及角質分離劑予以對癥處理可以改善癥狀,但實際上這些方法都無助于皮損的治療,新的治療方法尚在摸索中。此外,還要注意以下事項:
1. 病人應盡量避免或減少光線照射,戶外活動時應外用遮光劑;
2. 注意皮膚護理及衛(wèi)生,防止繼發(fā)感染;
3. 加強營養(yǎng),多食胡蘿卜及新鮮蔬菜和水果,忌食油膩食物及辛辣;
4. 局部不宜用堿性肥皂擦洗或熱水過渡燙洗,忌用刺激性過強的外用藥物涂抹患處;
5. 由于本病為遺傳性疾病,故禁止近親結婚。
天昊診斷作為一家專業(yè)的分子診斷公司,為汗孔角化癥患者提供基因診斷和遺傳咨詢技術服務,明確家族中突變位點,預測孩子將來是否患病,為將來精準醫(yī)療奠定基礎。
1. 早發(fā)現(xiàn)早治療:該病各亞型發(fā)病年齡不一致,患者父母可盡早確認孩子是否攜帶,及早干預治療;
2. 優(yōu)生指導:本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,具有遺傳異質性,患者家系成員進行基因突變檢測可明確后代突變來自遺傳還是自發(fā)突變,可用于指導生育健康二胎;
3. 確診病因:該病與其他皮膚疾病有很多相似之處,為進一步幫助患者確診找出病因。
汗孔角化癥相關4個基因突變篩查;
檢測內(nèi)容:檢測MVK、PMVK、MVD、FDPS 這4個基因的編碼區(qū)及剪切點序列點突變以及各外顯子缺失/重復突變 ;
檢測方法: FastTarget?富集二代測序+Sanger測序驗證、CNVplex?專利技術。
檢出率高:囊括了已知的致病基因突變類型,目前在家族性汗孔角化癥的基因突變檢出率達到98%,在無家族性(散發(fā))汗孔角化癥的基因突變檢出率達到73%;
檢測率高:金標準Sanger測序驗證二代測序的結果,缺失重復陽性候選樣本重復檢測2次,以確保結果的準確性,所有的項目檢測準確率都高達99%以上。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參考文獻:
Till Weidner, Tanja Illing, Diana Miguel, et al. Treatment of Porokeratosis: A Systematic Review.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Dermatology.2017.